春秋时期于公元前770年爆发,结束于公元前476年。东周时期诞生的各诸侯国开始相继称霸,争霸过程中卓越汇,还诞生了春秋五霸: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春秋时期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战国时代,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结束。其实在春秋时期五霸相争的时候,周王室已经灭亡。这期间各大诸侯国开始相互打架,史上称战国七雄:秦、楚、韩、燕、赵、魏、齐。
当然在战国七雄的背后还诞生了诸多小国,只不过实力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最后还是被战国七雄打败。
展开剩余97%八王之乱这段时期主要是西晋时期司马家八个亲戚之间为争夺政权进而引发的一场内乱(291年-306年),这场内乱旷日持久,长达十六年。可以说这段时期是历史上乱世皇族之间最严重的内乱之一。
当时司马家可以说是又乱又勇,别人一家都是坐在一桌玩麻将,司马家坐在一起玩儿命,打架也是专挑自家人打,而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八个亲戚灰飞烟灭。
五胡乱华时间从304年开始算起,一直到439年鲜卑族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而真正结束这场乱世的时间是杨坚灭陈朝建立隋朝时,也就是581年。
八王之乱之后,大家的冒头变成了一场巨大的内迁,这其中的少数民族就被称为“五胡”,而“五胡”主要指的是这五个民族:匈奴、羌、鲜卑、氐、羯。
这下汉人和胡人住一起,不仅风土人情不一样,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又被朝廷管制,搞得大家的气氛十分尴尬,所以大家开始打架、造反、建国家,是样样不落下,每个民族建立完国家后又开始进行了火拼。
这期间一共诞生了十六个国家:前赵、北凉、胡夏、后秦、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成汉、前秦、后凉、后赵、前凉、西凉、北燕。东南西北的名称全被取遍了,总结一话就是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正好是“五四三二一”。
五代十国这段大分裂时期主要是发生在907年-979年的五代,和发生在902年-979年的十国。唐朝灭亡后紧接着的并不是宋朝,而是这段大分裂时期,为了站上中原这个舞台的C位,曾经的藩镇老爷是纷纷开始争夺,就为了能够站在中心位置闪闪发光。
但其实大家在这个位置上都没有站多久,中心位置先后换了五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五代。至于为什么都以“后”为前缀,主要还是为了区分之前的朝代。
站在舞台C位上的人换了五拨,舞台周围的尬舞观众也替换了不少政权,这其中就诞生了十国: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汉。
动荡的历史朝代不断更迭,历史舞台上的中心位置不断变化,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又或者是政权,都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大分裂时期更是深入人心。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所有朝代的更替以及各族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历史上所有发生的战争里,大多数战役都是旗鼓相当、又或者是以多胜少。
但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爆发的战役中,也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历史上所有以少胜多的战役按时期来算可以分为6个时期,加起来总共有66场,本期就来聊聊其中最著名的四场战役以及战役中诞生的历史典故。
牧野之战这次战役发生在商朝末期,主要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决胜战。这次发生在牧野的战役周朝军队有4.2万人,商朝军队约有17万人。在这场战役中还诞生了一个历史典故:临阵倒戈。
历史上周武王在战场上讨伐纣王,当战役开始的时候,商朝军队却纷纷倒戈,开始转身攻击商纣王,商朝军队的倒戈让商朝土崩瓦解。这场战役也以周武王的胜利告终。
巨鹿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秦朝末期,主要是项羽和秦朝名将章邯、王离进行的一场巨大战役。这场战役中项羽率领的楚国军队约有2万人,而章邯和王离所率领的秦军却高达40万人。这场战役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威望,当然项羽的骁勇善战也不得不佩服。竟然可以让没有退路的楚军以一当十,大破秦军。
这场战役中也同样诞生了一个历史典故:破釜沉舟。当时项羽率领楚军渡河之后,让大家美美吃了一顿饱饭,每个人的身上都装够三天的粮食。紧接着又让大家把所有的船沉河里,不仅把做饭的锅杂碎,还把住的房屋也全部烧毁,楚军毫无退路,经过九次激烈的战争后竟然大获全胜。
赤壁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汉末期,主要是孙权和刘备大破曹操的战役。这场战役中孙权和刘备带领的联军约有5万人,曹操却有20余万。在这场战役中周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周瑜就是利用曹操的轻敌采用火攻,然后又借用风势大破曹军。
这场战役诞生的历史典故是“羽扇纶巾”,《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词就是用来形容周瑜这个大都督的风度的。历史上周瑜在这场战役中手持羽毛扇,头戴青丝头巾,作为孙吴的统帅,周瑜在这场战役中儒雅从容,让后世对周瑜不禁佩服至极。
淝水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晋时期,主要是东晋的谢玄和前秦的苻坚在淝水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东晋谢玄带领的军队有8万人,前秦苻坚带领的军队有97万人,这场战役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却败给了东晋。
这场战役中诞生的历史典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这场战争中东晋利用自己谋略让前秦军队连连败退,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前秦听到了风声和和鹤叫声,下意识却以为是东晋的追兵,纷纷逃窜导致前秦大败。
当时苻坚在城头看到草木随风而动,还以为是很多东晋的士兵,苻坚瞬间被吓到,也是这一战击败了苻坚的心理防线,于是前秦军队被彻底击溃。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远不止这四例,还有官渡之战、彭城之战等,但纵观每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我们不难发现战役的胜利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领导者的智慧谋略以及士兵们的团结一心,当然还在于领导者如何巧妙运用天时地利人和,以此来出奇制胜。
很多人提起清朝,就不得不说起清朝对于历史的贡献,最让大家觉得骄傲的就是清朝对于疆土的开拓,清朝统治时间总共267年,其中却有155年都在进行领土的开拓。清朝这一百多年间通过军事和外交等手段,成功将清朝的领土扩张到1316万平方公里,让清朝的疆域达到了极盛。
如果没有清朝的开拓,历史疆域面积是不是就到明朝的300多万而停滞不前,还是会发展的更好?本期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一起来探寻这段神秘的历史。
清朝武力征服开拓疆土及其成功原因首先就是新疆这片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经过1755年平定准噶尔部落的战争,才将这片地区一起控制,最终纳入了中国版图。
紧接着就是西藏,严格来说清朝对西藏的统治经历了很长时间,先是多次派遣官员和军队前往西藏,对西藏进行控制。
真正加强对西藏控制力度的是雍正年间,清朝在西藏所建立的驻藏大臣的制度。乾隆年间,清朝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外交,真正将西藏纳入清朝版图。
清朝通过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实现了对外蒙古以及东北地区的开拓,控制了外蒙古地区后,并为其划成了边疆省份,康熙年间清朝真正取得了对外蒙古的控制。通过和俄罗斯进行战争从而夺回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回首清朝曾经开拓的疆土,再结合整个清朝当时的国力,我们不难发现清朝能够成功开拓疆土的原因在于当时军事科技的进步,用大规模的火器改变了原本的模式。
当然还有当时清朝粮食产量的增加,清朝人口的增长伴随着手工业的规模也扩大起来,整体的经济实力让清朝更有能力去开拓更大的疆土。最后一点就是清朝时期官府能够聚集更多的经费用于开拓疆土。
明朝人口迁徙扩张版图自古以来开拓疆土除了武力征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人口流动。古时候人们主要靠人口迁徙的方式来逐渐成为当地的主体民族,相比起武力的征服,人口迁徙这样的方式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比起清朝,明朝末期人口开始猛增,明朝时期的人口高达1.2亿人。明朝靠人口迁徙主要控制的地区是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区。
正是因为南方水资源丰富,让明朝当时的粮食产量开始猛增。而明朝如果没有灭亡的话,会开始重视农耕文明,哪里适合种地,人口就向哪儿流动,版图就会扩张到哪儿。
清朝的异常之处除了清朝开拓的疆土,其实清朝在多数人眼里是不被认同的。在多数人眼里清朝是个异常朝代,这里的异常主要是指清朝虽然一直在说“满蒙一体”,但实际上清朝的行动却并没有把蒙古人当成自己的同胞。
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是在压榨蒙古人,打仗的时候还拿蒙古人当炮灰。并且还限制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来往,不允许他们之间通婚。
且在清朝时期,一个县就设立两所社学,这样下去,华夏大地上都剩下了文盲,并且清朝当时闭关锁国,根本无法与世界接轨。
所以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做的比清朝更好,如果要是在十七世纪下半叶任何一个朝代统治华夏,在武力开拓疆土方面未必会做的比清朝差。
如果要说起清朝的人口迁徙,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清朝的政策,走哪儿都要出具证明,普通人的一辈子永远只能在这一个地方,不能随便流动或者迁徙,这样一来清朝无法通过实现人口迁徙而扩张版图。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清朝,历史上明朝没有灭亡的话,那取代明朝的很有可能是农耕文明,这样一来不仅延续了人口流动的政策,人口增长伴随着手工业发达,再加上加强军事等方面,那么或许中华的版图会比现在更盛。
从史书记载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开始,一直到1912年清朝溥仪退位结束,是整个中国历史朝代的始末,在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实总共有24个朝代,本期就来说说其中17个朝代,这17个朝代的名称是从何而来,相信大家也一定很好奇,看完本篇文章,谜底将会揭晓。
夏朝夏朝的开国皇帝是禹卓越汇,关于“夏”这个名称的由来,其实最靠谱的说法还是“夏”一字是夏族图腾的象形字,且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夏”一字是姒姓夏后氏等多个氏族所组成的部落名号,所以在大禹建立朝代后,就选择了“夏后”这个部落名字为国家的国号。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禹曾经受封于夏伯,所以其政权被称为“夏”。
商朝商朝的开国皇帝是商汤。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但其实在禹治水的背后,也有很多人的帮忙。商朝始祖“契”就是因为帮禹治水有功,所以契被受封于商邑。鸣条之战后商汤成功灭夏,便以“商”作为了国号,从此建立了商朝。
周朝周朝的开国皇帝是周武王姬发,周这个部落迁到周原后,不仅将部落名称改了,并且将“周”作为了其朝代名。所以周朝的国号来源于周原。后来周平王因为东迁洛邑,所以有了“西周”和“东周”这两个名号。
秦朝秦朝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嬴政,和商朝一样,秦朝的祖先伯益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赢,而伯益的后代非子因为养马有功,所以受封于秦地,“秦”这个封号也因此确立。
后来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又立下功劳,秦又被封为诸侯国,“秦”这个国号正式确立。后来嬴政统一天下后,秦由诸侯国名转变成为了全中国王朝的称呼。
汉朝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汉朝名称的主要由来还是因为当初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而刘邦打败项羽后统一中国,也顺理成章以汉作为其国号。
曹魏曹魏的开国皇帝是曹丕,“魏”一字主要源于谶言,东汉末期有谶言说“代汉者当涂高”,曹操引用了东汉周舒的说法“当涂高者,魏也”。所以被后世常称为“曹魏”。
蜀汉蜀汉的开国皇帝是刘备,蜀汉名称的由来主要是“唯我正统”,当时曹丕篡汉称帝后,刘备也在221年在成都称帝。
为了延续汉室的政权,所以采用国号“汉”,以此来表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又因为当时统治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蜀”,所以被称为“蜀汉”。
孙吴孙吴的开国皇帝是孙权,秦汉时期,孙权所在的江东之地还被称为吴地。曹丕称帝后又将孙权封为吴王,孙权先是衡量了局势,紧接着还是接受了封号,所以后来孙权称帝后,便用国号为“吴”。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其国号主要源于司马炎的家族爵位。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曾经被魏帝曹奂封为晋公,所以司马炎灭了蜀汉之后进爵为晋王,所以以“晋”为国号。
司马炎
隋朝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文帝杨坚,杨坚的父亲杨忠曾经在北周时期就被封为随国公,后来建立新朝时,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但随国公“随”一字,含有“走”之旁,杨坚认为不吉利,所以去掉了“走”之旁,改用“隋”为其国号。
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其国号主要和李渊的爵位有关。当初李渊的祖父在西魏时期就被封为“唐国公”,但这个爵位后来传给了李渊。原本在隋朝时期就担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在太原起兵推翻了隋朝,随即采用了“唐”这个国号。
辽朝辽朝的开国皇帝是耶律阿保机,我们都知道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所以辽朝国号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此国号源于契丹人起于辽水;但也有一种说法是“辽”这个字有疆域广阔的意思。
宋朝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宋朝国号的来源主要与宋州有关,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废除后周,被拥立为帝,随即建立了宋朝,以“宋”为国号。
金朝金朝的开国皇帝是完颜阿骨打,取“金”这个国号主要是因为它的象征意义,都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终亦GX.N8O.iNFO35变坏唯金不变不坏”,“金”象征着不朽和永恒。除此之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的地点在按出虎水,而这个地点在女真语中主要是“金”,所以“金”作为其国号。
元朝元朝的开国皇帝是忽必烈,元朝的国号主要来源于《易经·乾篇》,自打忽必烈进入中原后,听取了汉臣的意见,取了《易经·乾篇》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中“大哉乾元”之义,所以将国号改为“大元”。
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首先是“明”这个国号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明亮、光明和希望,这是朱元璋对大明王朝的美好希冀。当然也有记载说朱元璋当初在推翻元朝的时候,依附于小明王的红巾军,所以朱元璋采用了这一名号。
清朝清朝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明朝的德运是火德,而清朝的德运是水德,水克火,以此表示清朝取代明朝是顺应天命。当然满语“清”的发音和“金”又较为相近,有“上国”之意,所以取“大清”为其国号。
这就是17个朝代名称的由来,每一个朝代的名称不仅展示了朝代独有的文化,也彰显了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和国号的象征意义,当然也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有更深的理解,而朝代国号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纵观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每次都会感叹这悠久的历史发展。从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开始,足足4000多年的荣辱兴衰,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璀璨的王朝文明。这些王朝的兴替更迭,都向我们诉说着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制王朝清朝的结束,接下来就来聊聊,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看看他们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王朝的灭亡。碍于篇幅原因,本期重点说说夏朝、商朝、周朝、秦朝、以及汉朝的亡国之君和灭亡原因。
夏朝——桀夏朝的亡国之君是桀,亡国的最大直接原因就是桀本身作为君主缺点太多。其一是好色,将敌对势力击败之后就强抢女子作为妃子带回,导致敌对部落直接投降了敌人。不断恶化外交关系,喜欢武力镇压,树敌众多。
对内用人不明,贪图享乐,让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种种原因导致了夏朝的灭亡,算是叠满了灭国的BUFF,不过有一说一,桀上位之前,夏朝对外关系已经恶化,对内也有纠纷,已经走了下坡路,只能说桀的上位加剧了这个进程。
商朝——帝辛说起“帝辛”我们一贯的印象就是将他和桀放在一起统称为暴君!但这种事怎么说呢?不能说全部,只能说在文学形象中皆是如此。如果单纯看他是个暴君并不全面,至少在扩张领土上,帝辛的战绩就很亮眼,向东征讨莱夷、攻打南方九苗,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东海和长江流域。
如果说帝辛如何导致了商朝的灭亡,那就是频繁战争,消耗了国力,激化了内部矛盾,导致内部极其不稳定,失去了西北方的控制,让周趁机崛起。周起兵攻商,这种国力之下用奴隶充军抵抗,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牧野之战的失败直接决定了商朝的结局。
周朝——姬宫湦、姬延周朝分为东周、西周两部分,所以要分开说。
首先是西周,就是我们熟知的故事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这段历史颇有争议。因为按照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周幽王姬宫湦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并未提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所以可能是杜撰的故事。
但不管如何,西周末年,在周幽王的手中,政权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了。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实,都无法否定周幽王时期已经是天灾频发、社会动荡、矛盾剧增,他自己反而沉湎酒色,不理国事,还变本加厉的剥削民众,灭亡属实活该。
然后是东周,最后一任君主是周赧王姬延,这就没什么好说了,毕竟这个时期别说是他,换谁来都无法改变走向灭亡的事实,到他手里全看他人脸色,实在是难。
秦朝——胡亥秦朝虽然说名义上亡于继立的子婴时期,但实际上继立的子婴已经贬去了帝号,成为了秦王,所以秦朝的灭亡事实上亡于赵高。
秦朝能统一得益于变法和严酷的刑罚,灭亡同样也是这个原因。秦二世通过伪造上位之后,没有进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反而8R.N8O.iNFO35进一步加剧了剥削、严酷的吏法和沉重的徭役让农民起义大量爆发,再加上之前的六国贵族暗中挑拨,形成为无法挽回的局面。
除了这些秦二世也是个十足的暴君、昏君,残暴的统治、残害手足、贪图享乐等等,总之在他手上秦朝二世而亡,他难辞其咎,秦始皇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辛苦打下来的天下是这个结局。
汉朝——刘衎、刘协汉朝分为西汉、东汉,所以也分开说。
首先是西汉,西汉后期我们都知道,简直腐败到骨子里,土地兼并成风,外戚宗室更是一手遮天,西汉后期直到王莽篡汉,从“安汉公”到“假皇帝”期间,皇帝基本就是个傀儡了。到最后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这里基本已经就是王莽的玩物,更后面的刘婴没有当上皇帝所以不算末代皇帝。
其次是东汉,末代皇帝是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的故事我们都太清楚了,汉献帝刘协更是贡献了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语。刘协就像个吉祥物,谁想要就拿来用用,没用就圈起来。到刘协手里,所谓的东汉其实名存实亡,直到后来曹丕篡汉之后东汉正式宣布灭亡,他是真没一点办法。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完整内容,下一期我们谈谈从隋朝到清朝这期间的亡国之君和灭亡的原因。
北宋时期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那就是宋词。宋词可以说是宋朝最高的成就,不仅表现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了宋词代表人物的情调,或感伤、或悲壮。
宋词里的代表人物里主要有豪放派的辛弃疾与苏轼、婉约派的李清照等卓越汇,其中李清照让当今世人最为感兴趣,实在是我们印象中的李清照和历史中真实的李清照反差太大。本期我们一起来聊聊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和历史上真实李清照的反差。
我们印象中的李清照以前总读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以说李清照的词读起来让人感受到李清照作词时候的感伤,从李清照的所有诗词中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柔弱又高冷的才女,可以说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高冷女神,但其实了解真实的历史后会发现李清照本人其实超酷的。
李清照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十分有文化涵养的家庭,家境优渥,李清照的爸爸名叫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不仅父亲是进士出身,母亲也很有文学修养,非常擅长写诗词。
这么以来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中,有自己的父母亲在身边言传身教,家庭的文学熏陶让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再加上李清照本身就聪慧,才华横溢,所以大家都叫她才女。
因为当时李清照跟随父亲生活在汴京,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李清照见识了自己优渥的家庭环境,以及京都繁华的景象,所以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逐渐在词坛上展露自己。所以在她16岁的时候,李清照写了一首《如梦令》,可谓是轰动了整个京城。
历史上真实的李清照但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清照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高冷女神,私底下喝酒打麻将、怼人斗渣男是样样都来。
要说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和美酒是离不开的,而且李清照是出了名的爱喝酒,十几岁的时候就爱小酌上一杯,雨打芭蕉要喝酒、茶花开了也要喝酒、出去玩更是少不了美酒。但也是因为美酒让李清照的创作之路走的更加深远,写出了一首又一首惊艳大家的诗词。
除了喝酒之外,李清照还有一个最爱就是打马牌,也就是现在的打麻将。李清照对于马牌不仅仅是喜欢,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并且对于打马牌还“术业有专攻”,专门为此写了一本《打马牌经》,全称《打马图经》。
不仅如此,李清照还特别会怼人,可以说是把北宋文坛的大佬都得罪了一遍,说柳永的词俗不可耐,觉得王安石的文章虽然写的不错,但是写的词根本就没办法读,但李清照这些怼人的说法其实都是自己早年间对于词的一些看法。
听说李清照在丈夫死后又给自己找了个帅气的年下男,但是发现自己被男人骗了之后又马上开始反击,甚至为了离婚闹上了朝廷,而且还不惜去坐牢。据说李清照原本要坐三年牢,但因为自己人脉广,所以李清照只是象征性的在牢里待了几天。
总结北宋女顶流李清照的一生只能用酷来形容,而且李清照从来不被定义。从早年间自己优渥的家庭环境到晚年自己经历了多重苦难后的凄苦,这些情感全都被李清照写进了词中。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李清照整个人却又拽又酷。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目前根据可考历史足足有4000多年,从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开始,到清朝溥仪宣布退位结束。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王朝起起伏伏,绘制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在这期间,既有万国来朝的盛世明君,也有荒诞奇葩的昏君庸君。他们往往都伴随着朝代的诞生以及灭亡。
本期我们就一起聊聊,历史上的那些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他们抒写了哪些历史精彩的篇章。
夏朝夏朝的开国之君是大禹,亡国之君是夏桀。当初夏后氏这个部落河水泛滥,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改变了自己父亲的治水方法,从而进一步阻止了洪水泛滥。因为治水有功,大禹因此得到了很多部落首领的拥护,以此成为了夏后氏的最高领导人,并且建立了夏朝。
后来夏桀继位后耽于享乐,光顾着自己享福,整日声色犬马,完全不顾百姓的疾苦。直到商汤打进门来,夏桀都无法应对,夏朝王室就此覆灭。
商朝商朝的开国之君是商汤,亡国之君是商纣王帝辛。鸣条之战中商汤成功灭了夏朝,也因此建立商朝,建立了商朝之后的商汤十三年后就去世。
商纣王帝辛继位后并没有延续商朝当时的盛世,牧野之战后商纣王帝辛反而自焚而死,商朝灭在了帝辛手里,周王朝就此建立。
西周—东周西周的开国之君是周武王姬发,亡国之君是周幽王姬宫涅。周武王姬发伐纣之后建立了周朝,之后姬宫涅继位成为周幽王。周幽王的著名事件就是烽火戏诸侯,而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自此西周灭亡,周幽王姬宫涅成为了西周的亡国之君。
东周的开国之君是姬宜臼,亡国之君是周赧王姬延。周幽王被杀后,众诸侯纷纷拥护太子姬宜臼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平王,周平王建立了东周。周赧王姬延继位后也无法改变当时东周快要覆灭的事实,自赧王病逝后,东周彻底灭亡。
秦朝秦朝的开国之君是嬴政,亡国之君是秦王子婴。嬴政先后灭了其他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开始以“皇帝”自称,然而秦朝经历了短暂的大一统后马上灭亡。
秦二世胡亥的暴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加速了王朝的灭亡,而秦王嬴子婴继位后,面对农民起义也没有抵抗的办法,秦朝就此覆灭。
西汉—东汉西汉的开国之君是刘邦,亡国之君是刘婴。秦朝末期爆发农民起义后,刘邦借势推翻了秦王子婴,以此建立了汉朝,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汉。
西汉后期也没有维持盛世之状,西汉末期的时候王莽篡位,囚禁刘婴,刘婴这个傻子便成了亡国之君。
东汉的开国之君是刘秀,亡国之君是献帝刘协。刘秀重新建立汉朝,也就是历史上的东汉。后期的东汉已经开始衰退。曹丕趁机篡汉,逼迫刘协禅位,曹丕建立了曹魏。
刘秀
三国(魏蜀吴)曹魏的建立者就是篡汉的曹丕,亡国之君是曹奂,由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曹魏就此灭亡。
蜀汉的开国之君是刘备,亡国之君是刘禅。刘备在曹丕建立曹魏之后,自己也在成都开始登基称帝。刘禅继位后,蜀汉的国力HY.N8O.iNFO35已经大不如从前,自此逐渐走向衰落至灭亡。东吴的开国之君是孙权,亡国之君是孙皓。前期虽然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但其实自己早已经有了自立为王的心思,果然在229年称帝。孙皓面对司马炎带领的军队是无计可施,最终选择了投降。
西晋—东晋两晋时期作为司马家颠覆的政权,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十分鄙夷这个朝代。西晋的开国之君是司马炎,亡国之君是愍帝司马邺。
司马炎取代曹魏后建立了晋朝,也让司马家背负了上千年的骂名。而后来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是为了区别于前者,所以加了西这个字。
司马邺继位后,面对汉赵的军队攻打长安,司马邺毫无办法,并且已经弹尽粮绝。因此司马邺投降于汉赵,西晋灭亡。
东晋的开国之君是司马睿,亡国之君是恭帝司马德文。司马睿知道司马邺死后,就即了皇帝位,建立了东晋。晋安帝遇到刺杀后,司马德文继位,后来禅位于刘裕。
隋朝隋朝的开国之君是隋文帝杨坚,亡国之君是皇泰帝杨侗。杨坚通过世袭爵位建立了隋朝。虽然杨广死后杨侗继位,但是杨侗继位后还是个傀儡,真正的朝政大权并没有在自己手里。而王世充称帝后便用毒酒赐死了杨侗,杨侗的这一生实在太戏剧了。
唐朝唐朝的开国之君是李渊,亡国之君是哀帝李柷。隋朝末期的时候李渊趁机带领军队称帝,建立了唐朝这个大一统王朝。
李渊
当时李柷继位的时候朝政大权其实就在朱温的手里,李柷完全就是傀儡。后来李柷还是被迫禅位于朱温,唐朝就此覆灭。
北宋—南宋北宋的开国之君是赵匡胤,亡国之君是钦宗赵桓。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被大家拥立为帝,赵匡胤建立了宋朝。靖康之变就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钦宗被金兵掳走之后被拘留。
赵匡胤
南宋的开国之君是赵构,亡国之君是赵昺。听说徽宗和钦宗都被金兵抓走之后,赵构的机会来了。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趁机在临安建立了南宋。赵昺在位的时间总共还不到一年,被元朝军队包围的时候跳海而亡,年仅七岁。
元朝元朝的开国之君是铁木真,亡国之君是妥懽帖睦尔。要说铁木真还是有些实力,能够统一蒙古各部落。但由铁木真统一后,还是由忽必烈才正式改国号为元。
元朝末期不仅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且妥懽帖睦尔还不理朝政,只顾着享乐,面对明朝军队进攻元朝的时候,妥懽帖睦尔竟然选择了逃跑,可以说是狼狈至极。
明朝明朝的开国之君是朱元璋,亡国之君是崇祯帝朱由检。说起朱元璋大家几句不得不说起朱元璋的最佳诠释:“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大明王朝”,原本拿着钵去流浪的朱重八,谁能想到后来成为了开创明朝的统治者。
而亡国之君朱由检,面对李自成攻进来的队伍,朱由检却无计可施,选择在煤山自杀。
清朝清朝的开国之君是努尔哈赤,亡国之君是溥仪。努尔哈赤当时建国之后被后世称为后金,改为大清国号的还是皇太极。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原本还想再挣扎一下复国,但后期还是没能够成功。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众多开国之君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智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们大多都是励精图治的明君,成为了教科书般的帝王。而亡国之君里大多都是让王朝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然其中也有些人就比较“难”,就算想要挣扎却也难以挽回大厦即将倾颓的状况,可以说是有心无力。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众多,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代开创了新的纪元,从夏朝开始到清朝4000多年精彩纷呈的历史,这期间诞生了很多个开国皇帝,本期就来看看从夏朝开始到清朝期间的开国皇帝。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据记载夏朝共传14代17后,建立者为大禹。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明文记载的王朝,历经17代30王,开国者为商汤。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到幽王亡国,共传12王11代。西周可以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进一步发展,开国者为周武王姬发。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姬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这就是东周的开国者。东周的前半期(前770年-前476年),诸侯争相称霸,诞生了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前476年-前221年,称为战国时代,诞生了战国七雄:秦、楚、燕、赵、魏、韩。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朝的开国者是秦始皇嬴政。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中央王朝,历经210年,由汉高祖刘邦所建。
东汉(25年-220年)是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传8世14帝,享国195年,开国者为刘秀。
三国(220年-280年)220年曹丕是魏国的开国者;221年刘备建立了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建立东吴。
西晋(266年-317年)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传3世4帝,国祚51年,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者。
东晋(317年-420年)是西晋皇族南迁后建立的王朝,是晋朝的延续,由司马睿建立。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朝宋的开国者是武帝刘裕(420年-589年);南朝齐的开国者是萧道成(427年-482年);南朝梁的开国者是萧衍(464年-549年);南朝陈的开国者是陈霸先(503年-559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71年-409年)。
隋朝(581年-618年)继南北朝之后的统一王朝,享国38年。581年,杨坚代周称帝。
唐朝(618年-907年)共21帝,享国289年,隋末时期,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期间诞生的开国皇帝主要有: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
丁勇岱版朱温
十国诞生的开国皇帝有:前蜀王建、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南吴开国皇帝杨行密、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吴越开国皇帝钱镠闽开9S.N8O.iNFO35国皇帝王审知、楚国开国皇帝马殷、南汉开国皇帝刘䶮、南平开国皇帝高季兴、北汉开国皇帝刘崇。
北宋(960年-1127年)共9位皇帝,享国167年,由赵匡胤建立宋朝。
南宋(1127年-1279年)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历9帝,享152年,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
辽朝(916年-1125年)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别称大契丹,历9帝,历经209年,辽朝的开国皇帝是耶律阿保机。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建立的朝代,共10帝,共189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
金朝(1115年-1234年)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共传10帝,享国119年,完颜阿骨打所建立。
元朝(1271年-1368年)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自此,元朝共98年,传11帝。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传16帝,共计276年。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大明王朝。
清朝(1636年-1912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12帝,原本称为后金,由努尔哈赤建国。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自此,清朝国祚276年。
四季变换,朝代更迭,这些开国之君不仅在乱世中崛起,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奠定了各个朝代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他们的故事和成就至今被后人所铭记。
中国历史发展到现在,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历史现象,那就是我们脚下曾经拥有的那片辽阔的疆土,现如今已经被划分到十多个不一样的国家了,这片面积大概有300多万平方公里,那么这些土地是怎么流失掉的呢?现在又分别被哪些国家占据着?本期就来说说晚清时期丢失的中国领土现如今都在哪些国家手里。
清朝的昔日辉煌自努尔哈赤建国开始,清朝国祚共计296年,乾隆年间就是清朝疆域的极盛时期。极盛时期的清朝疆域面积有1316万平方公里IZ.N8O.iNFO35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国家空前统一,极盛时期的清朝在这片土地上也演绎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
领土变更最让人觉得惋惜的领土变更,就是现今的蒙古国,这片面积约有156.65万平方公里,清朝时期的蒙古国归我国所有。清朝末年,外蒙古虽然在名义上没有完全脱离清朝,但实际上已经和清朝的关系越来越远,反而与沙俄有着密切的联系。
直到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下,想要从我国脱离出去,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得到国际承认,一直到1946年,我国彻底失去了对外蒙古的主权,外蒙正式独立。
除了蒙古国,最北方俄罗斯手中的领土也让人感到骇目惊心,首先就是外东北,这片土地包括库页岛、外兴安岭等地,总面积约有100多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分别在1858年和1860年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都割让给了俄罗斯。
其中库页岛在清朝时期是中国的重要领土,位于黑龙江海口附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都割让了出去,东北从此失去了出海口。
紧接着在1860年,清朝输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不断逼迫大清和自己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乌里雅苏台界约》《科布多界约》等条约,一步步蚕食了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
虽然后来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我国短暂的收复了部分土地,但其分离的趋势还是没有消除。1921年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1944年苏联将其并入了苏联版图,现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归俄罗斯所有。
第三个就是外东北,主要是科布多。研究显示,单是在“外东北地区”这片土地上的资源储备方面,就涵盖了几十种珍稀的金属矿产。
从南亚到东南亚南亚情况也极其复杂,拉达克地区面积约有4.5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属于中国西藏的一部分。1846年签订了《阿姆利则条约》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发生了变更,现如今这片土地分别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控制。有研究专家认为,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远远超过其面积大小。
除此之外,阿富汗瓦罕走廊东部也曾经是我国的领土,1895年英国和沙俄将其作为两国战略的缓冲区,私自划给了阿富汗。
而在东南亚的土地上,缅甸老挝和越南在一定程度上也占有了我国之前属于清朝的土地。1886年英国逼迫大清签署《中英缅甸条款》,将野人山、国坎地区以南坎划给了英国,之后这些地方就被缅甸控制。现如今,缅甸北部约18万平方公里土地,曾经归中国所有。
1896年,法国逼迫大清和自己签署条约,从而侵占了我国的乌德等地。1885年,法国逼迫大清签署《越南条约》,占领了我国的勐赖等地。越南独立后,勐赖就成为了越南的领土。
现在回看这些地方的饮食习惯和建筑风格,都还能看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痕迹,同时也能看到中华文化熠熠生辉的模样。
回看这段历史,不禁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像是在我们的面前放了一面镜子,镜子里呈现的是曾经清朝扩张领土的辉煌,以及晚清时期丢失领土的无奈与挣扎。这段历史让我们刻苦铭记卓越汇,这不仅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掌控当下的局势,也是对未来美好发展的展望。
发布于:河南省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